传承与发展双向视角下路名规划的探索与实践——以中新天津生态城路名规划为例
栏目:规划设计 发布时间:2025-09-04 06:34:22

 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,大量道路开工建设,在城市管理中作为标识的路名重要性日益突显。现实中道路命名相对于建设滞后,缺乏科学规范性和文化传承性,对行政管理、城市建设、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诸多影响。为适应城市发展,满足路名管理要求,需构建规范化、系统化、层次化、体现地方特色的路名体系。本文以中新天津生态城路名规划为例,对区域内的现状路名进行梳理和分析,结合自然地理、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等城市特征,在传承与发展双向视角下,制定路名规划分区及设计导则。根据确定的片区命名主题、词根,采用“字义关联型”组词方式,形成具体的命名方案。

  路名是每一条道路的语言符号,体现道路的等级、性质、走向等,以满足使用和管理要求,同时也是一座城市的“名片”,直观反映了城市的地域特征、文化内涵和历史变迁。随着城市用地的不断扩张,道路也逐年增多,相应地新的道路名称也不断涌现。由于路名的设计及管理人员重视度不足,道路命名工作相对于建设滞后,缺乏科学规范性和文化传承性,对城市发展、行政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,也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。

  为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、社会生活的需要,实现道路命名的科学化、规范化、系统化和层次化,并保护和弘扬路名文化,满足管理要求,需开展路名规划工作。路名规划应根据国家、地方路名有关管理规定、技术准则,结合城市发展定位,构建层次清晰、简洁明了、易记好找、体现地方特色的路名体系。

  中新天津生态城(以下简称“生态城”)是中国、新加坡两国政府共同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。生态城周边毗邻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、天津港、汉沽老城区等,属滨海新区要素紧密流动的核心圈层。最初,中新合作区面积约34平方公里,其总体规划于2008年完成批复(图1)。2014年,滨海新区启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,将中心渔港和滨海旅游区并入生态城管理范围,面积增加到151平方公里(图2)。十几年来,在中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,天津生态城从无到有、大胆创新,建设进展顺利,已经形成了辐射滨海新区,闻名全国的“生态”和“示范”性居住城区。在这一进程中,区域的路网已基本建成。

  本次路名规划旨在对现状道路路名进行梳理、规范,对新增道路进行命名,构建的路名体系力求结合自然、传承历史、彰显文化,利于塑造城市特性,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。

  (2)内部道路:有现状路名的道路约161条,其中有批复路名的道路86条。现状路名中次干路所占比例最高为41%,其次是支路为40%,所占比例最小的是快速公路(表1)。

  生态城道路名称的结构大多是“专名+通名”,少量路名在专名的基础上,增加了扩展名,形成了“专名+扩展名+通名”的结构。道路名称中含有“道”“路”“街”“巷”“里”“胡同”等字样即是通名,专名是指通名前面的字,主要是对通名的限定,区别于其他道路的独有符号。例如在“渔港北环路”和“渔港南环路”这对道路名称中,“路”都是通名,“渔港”是专名,“北环”和“南环”作为专名的扩展名,代表了两条不同方向和位置的路。

 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单位,路名在音节组合上有一定的规律。从现状调研发现,生态城的道名有三、四、五音节和六音节这几种组合,其中,三音节所占比例最大,符合我国城市路名音节组合的相同特点(表2)。

  生态城路名以三音节和四音节为主,路名平仄搭配有三种情况:平声相连、仄声相连、平仄相间。平声读起来平而长,而仄声读起来短而急,而平仄相间的搭配不仅读起来顺口,听起来也悦耳,方便人们记忆。通过分析,三音节路名平仄搭配以平仄相间为主,其次是仄声相连,平声相连最少(表3)。四音节、五音节和六音节路名全部为平仄相间。

 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。在生态城现状道路名称中,通名语素有“公路”2个、“街”6个、“大道”9个、“路”94个、“道”50个(表4),表方位的语素有“东”4个、“南”5个、“西”3个、“北”7个(表5),以及表数量的语素总数28个。

  通过现状路名的梳理,整理出生态城道路名称中使用频率语素的基本情况,如表6所示:

  (1)以吉祥语或美好祝愿命名:这类命名在生态城道路名称中占了相当的比例,比如和畅路、顺吉路、富盛路、嘉顺道、安平路、新康道、海安路等。

  (2)以凸显城区特色功能命名:这类命名多集中出现在产业园区中。如动漫东路、动漫环路、游艇港路等。

  (3)以纪念历史事件的命名:这类命名主要为纪念历史事件或历史景观,比如海天道、玉砂道为纪念清朝以前蓟运河沿岸八大胜景之“海天东胜”和“芦台玉砂”。

  (4)反映地方文化特色的命名:能够反映中新合作文化的路名,中新大道、中生大道等;生态城东临渤海,很多路名体现了海洋文化色彩,如海安路、海旭道、悦海道、航海道、扬帆路、观潮路、踏浪路、海湾一道等。

  (5)以地名和自然景观命名:这类命名大致可分为两类。第一类是以道路所经过的村落、社区等的名称来命名的,比如渔港北环路、鲤鱼门路等。第二类是以生态城的自然景观的名字命名的,如静湖南路、遗鸥大道、东堤路等。

  (6)具有直接指向作用的路名:这类命名取道路连接(或通往)的区域的首字组合在一起来命名道路,如秦滨高速公路(秦皇岛通往滨海新区)、塘汉快速路(塘沽通往汉沽)、汉蔡路(汉沽通往蔡家堡)、汉北路(汉沽通往北塘)等。

  生态城现状很多道路被冠于“大道”的通名,如中生大道、中泰大道等。遗鸥大道也以“大道”为通名,其路宽不足30米,长度不超过500米;反而汉北路、玉砂道这些路宽分别为60米、50米,却以“路”“道”为通名,无法体现道路的层次级别。

  生态城自古依海而兴、人水相依,留下了很多与渤海、蓟运河和永定新河等相关的海滨文化、河口文化、盐渔文化、军事文化、工商文化和民俗文化等,但这些历史文化要素都没有在现状路名得以很好的体现。

  随着生态城城市建设的推进,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,道路数量也在不断增加,由于对新建道路常常不命名、随意命名,造成了道路无名的现象较多,路名规划的滞后性给行政管理和社会生活带来诸多不便。

  生态城现状路名特色颇多,希望在今后的道路命名时继续传承与发扬,将历史事件、历史名人、民俗文化等完美地嵌入城市道路命名中,这方面需要用心考究。此外,还应更多地考虑体现“生态城元素”,展现其未来发展方向。

  生态城位于渤海之滨,蓟运河畔,地理上素有“七分陆地三分水域”之称。区域内外无高大山体。区域内地势以平原和洼地为主,河、湖、湾、海交相辉映,形成了集河道、湖面、草地、湿地、海滩为一体的生态格局。河道是最重要的生态功能要素,同时预留鸟类栖息地。完整保留湿地,涵盖蓟运河故道、河口湿地及其缓冲区范围的自然湿地景观资源。生态城内多元化特色的自然资源也是其发展旅游的重要支撑要素,2020年12月,生态城被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批准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。

  通过查阅生态城成立前的汉沽区志,这片土地曾经拥有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,其因盐业而兴,煮海、滩晒为盐的历史绵延千年,以此又慢慢延续发展了渔家文化以及其他民俗文化。

  汉沽曾经流传一句话:盐滩一溜“棚”,海边一溜“堡”。“堡”是一个个散落在海边的自然村落,如蔡家堡、高家堡和吴家堡等。其中,蔡家堡位于生态城的东北部。

  营城位于生态城中部,唐太宗远征高丽时,在此筑土城,驻中军。明清以来,这里一直是海防重镇,清初设营城营,建成营城炮台。

  明清时期,为防范倭寇和抵御外夷入侵,在蓟运河河口两岸修筑了炮台,共同组成了北塘海防要塞。目前,生态城内现存义胜营、仁副营两处炮台遗址,被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,原青坨子村位于生态城南部,始于清末,隶属原北塘街道办事处,是一个仅有400多人的小渔村,主要靠渔船出海谋生,周边是大量的盐田,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。

  生态城西侧紧邻蓟运河,《畿辅通志》载:“蓟运河即古鲍丘水”。蓟运河因地质和两岸植被关系,史称“中流深通,始无浚治”,为“漕运古道”。漕运古道蓟运河沿岸运河八景享负盛名,分别为“北塘双垒”“江口渔歌”“文阁回澜”“潮河银练”“宁沽樵影”“七里烟波”“芦台玉砂”和“海天东胜”。

  作为华夏中原漕运文化之一妈祖海神,其发祥地就是蓟运河及漳河流域的天津滨海地区。据考证,麻姑海神诞生在两晋十六国的后赵境内,要比福建湄洲岛诞生的林默海神早七百多年。

  唐代“安史之乱”后,以蓟运河和滨海灶地为中心的地域,诞生了华夏民族的盐母文化和中国第一座盐场——芦台盐场。“盐母娘娘”,是天津滨海先民历经千年风雨,塑造并流传下来的盐神。据史料记载,芦台盐场是我国最大的海盐产区,其中长芦汉沽盐场历史最为悠久,始建于后唐,位于现生态城及以北区域。

  生态城自2008年成立以来,实现了区域经济高效增长,主导产业快速集聚,城市形象显著提升,社会功能全面改善。截至目前,累计注册企业约1万家,注册资金超过3700亿元,形成了智能科技、大健康、现代文旅、创意设计等主导产业。2015-2019年人口综合增长率为23%,人口集聚速度加快,居住人口超过10万。基础教育、国际教育和职业教育呈现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,各项生活配套得到大幅提升。因生态城旅游资源丰富,2015-2019年,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成倍增长。

  由于生态城管理范围较大,现状及规划道路近三百条,某一套道路专名和通名的命名体系,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。为满足路名管理的需要,实现生态城路名的规范化、系统化、层次化,保护和弘扬路名文化,将生态城划分为9个路名规划分区(图4)进行控制管理,分别为南部片区、中部片区、北部片区、生态岛片区、航母片区、滨旅片区、临海新城、北部产业片区和渔港片区。各分区依据功能定位制定道路命名设计导则(表7),构建层次清晰、简洁明了、易记好找、体现生态城地方特色的路名体系,指导分区路名规划及调整。

  根据道路命名分区设计导则,生态城道路命名采用“字义关联型”组词方式,结合片区功能定位、历史文化、自然特色等要素进行道路命名,形成了生态城约160条现状路名和95条新规划道路的命名方案(图5)。

  城市道路名称的通名,又可称为“标志字”,其属性特征更容易形成体系。道路的属性包括走向、长度和断面宽度,通过这些属性要素,对通名进行命名指引(表8)。

  路名作为一座城市的重要名片,在路名规划时应从地域文化中吸取精华部分,最大限度的展现城市的自然、地理、历史和人文特色,也只有在此基础上编制的道路命名方案,才具有不可复制性。

  目前,生态城建成区的面积已达到19平方公里,南部、中部和北部片区道路基本建成,这些区域将传承中新合作文化,继续延续使用现状路名。主干道均以“中”+寓意美好的字命名,如中央大道、中新大道、中津大道、中天大道等;生活区以“和”+寓意美好的字命名,如和韵路、和畅路等,新规划道路则以“雅居乐”等已开建居住小区名字的关键词为主题词来命名,如雅宁路和雅乐路等,留存这段建设历史。

  北部产业片区包含原蔡家堡部分区域,为纪念蔡家堡等盐业兴起的村落,东西向道路取蔡家堡中“蔡”字的谐音“彩”字为主题词,搭配“环、嘉、虹、华、月、辰”等形意皆美好的字,突出旅游区多姿多彩的风格,如彩华路;结合蔡家堡民俗文化特色,以“渔”字为主题词,搭配“航、舟、泽、帆”等与渔有关的字,突出蔡家堡传统闲适安逸的海边生活。南北向道路以蔡家堡中“家”字的谐音“嘉”为主题词,或者以美好祝愿“顺”为主题词,搭配“泽、明、悦、运、景、瑞”等字,传承蔡家堡的盐业文化和对其顺利发展的愿望,如嘉悦道。

  随着“港、产、城”联动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,生态城将进一步深化中新合作,打造生态城市升级版和智慧城市创新版,重点发展智能科技服务、文化健康旅游、绿色建筑与开发等主导产业,建设生态之城、智慧之城、幸福之城。

  航母片区因航母主题公园得名,片区道路大部分已建成,规划定位为海域旅游休闲区。东西向道路以“航”为主题词,搭配“泽海泊帆,庭苑秀美,渡津安回,清溪汇流,波澜壮阔,风平浪静,春和景明,霁月清风”等字,寓意航母片区发展扬帆起航、景色幽美、泛舟海上、意境深远,如航平道;中央大道以东结合现状航母内湾景观,体现文旅主题,为以“湾”“文”为主题词,如航湾路、港湾北路、文旅路。

  渔港片区大部分已建成,将建设成为天津市最大的水产品加工、冷冻和交易集散地。以“海”字为关键词,突显海洋文化,东西向道路搭配“望、悦、愉、畅、扬”为前缀词根,体现中心渔港以海吸引旅游业发展的形式,如扬海道;南北向道路以“容、纳”等字为后缀词根,体现海的有容乃大,如海纳路。

  临海新城的规划理念以岛为开发单元,构建复合组团式城海布局。结合“岛”的主题功能定位,编制路名方案。钻石岛:以“智”字为主题词,搭配“科技创新、融合发展、扬名海外”等字,突出生态智产示范区的定位,如智海环路、智产北道等;康乐岛、怡乐岛、如鱼岛:以“乐”字为主题词,搭配“安居乐业、生活美满、海悦天境”等字,突出滨水乐活体验区的定位,如乐安路、怡乐路等;和风岛:以“和宁”为主题词,搭配方向等,如“和宁北道”等;和睦岛:以“和悦”为主题词,搭配方向等,如“和悦北道”等;创研岛:以“盛”字为主题词,搭配“繁、瑞、鼎、智、聚、和、崇”等字,突出兴旺发达之愿,如鼎盛路、全盛路等。

  生态城自然资源丰富,如今已建成并开放各类公园38个,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超过了50%,实现了生态系统的自然涵养和自我调节。

  生态岛片区核心区为静湖,延续“静湖”+方向的采词结构,如静湖西路;区域历史为芦苇荡,且现紧邻芦花庄园,两条次干道命名为芦芳路、芦秀路、静湖东道。

  滨旅片区核心区为遗鸥公园,公园以北区域未来将建设教育园区,以教育类词语为主题词,如志学道、逐梦路;以南区域结合遗鸥公园的生态特色,东西向以“林、水”等为主题词命名,南北向以“安、芳”等为主题词命名,突出安定和谐,景色壮美等美好寓意,如安平路、芳林路。

  考虑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要求,路名规划应进行动态管理。结合数字地图,建立城市详细路网和路名数据库,充分利用网络资源,实时更新。同时,鼓励公众参与,广泛征求民意,共同参与路名决策,对路名规划及时公示。另外,在编制之初应努力提高对新区大跨度发展的适应性,体现生态、海洋、民俗、文化、科技、智慧等多元融合,并留有备选方案,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。

  路名管理属于社会管理的最基础性工作,它涉及门牌编号办理、道路标识设置、工商注册以及户口、不动产权证的登记等,与政府管理、企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等关系密切。路名也是一座城市过去、现在和未来的连接,展现城市自然地理、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等特征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因此,路名规划是一项兼具长期性、复杂性的工作,应作为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与功能定位、土地利用规划、空间布局等紧密结合,确定分区命名主题,构建科学、规范和系统的路名体系。

 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  16个外甥一顿吃200个水饺,挑扁担买菜的重庆“宇宙舅舅”:孩子们开学离开,心里空落落的

  揭秘峨眉山陪爬团队:已陪爬千名游客九成为女性,不会主动拉背扛抱,主要保障安全

  憋了一周 马克龙6页长信反击以总理:线岁大爷为找对象 用纸块将身份证件减龄10岁

  憋了一周 马克龙6页长信反击以总理:线岁大爷为找对象 用纸块将身份证件减龄10岁

  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

  荣耀年底新机盛宴:500系列、GT2系列、Magic8系列,均传新消息!

  iQOO小屏新机被确认:6.31英寸屏+双处理器待选,2026迎战竞品